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图片名

全国服务热线:18820943687

揭阳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揭阳水深28米沉桩作业如何避免钢桩屈曲?

分类: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8-02 295次浏览

水深28米沉桩作业如何避免钢桩屈曲? 在海洋工程或深水基础施工中,28米水深作业...

水深28米沉桩作业如何避免钢桩屈曲?

在海洋工程或深水基础施工中,28米水深作业属于典型的高风险工况。钢桩作为主要承载构件,其屈曲问题直接影响工程安全。钢桩屈曲不仅会导致结构失效,还会造成施工中断、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本文将从材料特性、设计优化、施工工艺及环境控制四个维度,系统阐述避免钢桩屈曲的关键技术措施。

一、钢桩屈曲机理与失效模式分析

钢桩屈曲属于材料失稳问题,其本质是截面抗压能力无法满足侧向荷载作用下的临界屈曲应力要求。根据欧拉公式计算,当长细比超过临界值时,钢桩将发生整体屈曲。实际工程中主要存在两种屈曲形态:一是沿桩身长度方向的整体屈曲,二是截面局部屈曲。

局部屈曲多发生在桩身变截面或截面厚度突变区域。例如,当桩靴直径与桩身标准段直径差异超过15%时,过渡段易形成局部凹凸变形。整体屈曲则与桩长、直径、材料强度等参数密切相关,28米水深桩基通常采用Φ1200mm或Φ1400mm的钢桩,其理论长细比可达80-100,接近Q235钢的整体屈曲临界值。

二、材料与截面设计优化

(一)材料强度分级控制

选择Q345B或Q390B高强度钢材时,需严格控制屈服强度波动范围。建议采用屈服强度≥345MPa的钢材,并确保材料比例为连续屈服强度σ0.2≥345MPa的不少于95%。对于特殊区域桩段,可局部采用Q420钢材,但需进行稳定性验算。

(二)截面形状优化设计

1. 等直径设计:推荐采用Φ1400mm×60mm等直径钢桩,其截面惯性矩为4.32×10^8mm^4,抗弯截面模量达1.05×10^6mm^3。

2. 等厚变径设计:桩顶段采用Φ1400mm×80mm,过渡段Φ1200mm×80mm,桩靴Φ1000mm×100mm,通过阶梯式变径控制局部屈曲。

3. 加劲肋布置:在每米桩身设置4道环向加劲肋,肋板厚度≥8mm,间距≤300mm,形成空间网格结构。

(三)稳定性系数计算

采用等效长细比法进行验算,L_eff=μL×√(I/D^3),其中μ取0.7-0.85(自由端),0.6-0.7(固定端)。当等效长细比λ≤λ_p时(λ_p=π√(E/σ_s)),桩身不会发生整体屈曲。

三、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一)桩机匹配与起吊系统

1. 选择200吨级自航式打桩船,配备液压振动锤(激振力≥2000kN)。

2. 吊装采用双吊点系统,主吊点距桩端1.2米,副吊点距桩端3.5米,吊装角度控制在5°以内。

3. 吊装后立即进行桩身垂直度校正,偏差不超过1/200。

(二)沉桩过程控制

1. 桩锤锤击能量分级加载:初始阶段采用50kN/m²·s²能级,每沉入5米后提升至80kN/m²·s²。

2. 控制单节桩入土速度≤0.5m/min,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桩身失稳。

3. 实时监测桩身轴力,当轴力超过设计值的110%时立即停止锤击。

(三)桩靴保护措施

1. 桩靴表面铺设3mm厚橡胶垫,降低接触面压强至50kPa以下。

2. 桩靴底部设置8个可拆卸导向块,每个导向块尺寸200×200×150mm。

3. 采用液压顶推装置辅助下沉,避免桩靴因局部受力过大而变形。

四、环境因素与监测控制

(一)水文条件应对

1. 建立波浪力预测模型,考虑水深28米处的有效波高(H_s≤2.5m)和周期(T≤8s)。

2. 设置3道波浪消能板,每道消能板由6块4mm厚钢板焊接而成,总消能效率达40%。

3. 水流速度监测:采用ADCP测流系统,当水流速度≥1.5m/s时启动防屈曲装置。

(二)桩身应力监测

1. 布置8个应变片(间距4米),监测桩身轴向应变。

2. 安装3个倾角传感器,实时监控桩身倾斜角度。

3. 当应变值超过屈服强度20%时,立即启动应急加固程序。

(三)地质条件处理

1. 钻孔取样验证持力层强度,确保进入持力层深度≥4米。

2. 对软弱夹层采用预压注浆处理,注浆压力控制在0.8-1.2MPa。

3. 对液化土层采用碎石桩加固,置换率≥20%。

五、应急处理与质量验收

(一)屈曲事故应急方案

1. 启动液压顶升系统,更大顶升力≥5000kN。

2. 采用冷弯成型工艺修复局部变形段,弯折角度控制在15°以内。

3. 对修复段进行超声波探伤,确保内部缺陷≤2级。

(二)质量验收标准

1. 桩身垂直度偏差≤1/300。

2. 桩端承载力≥设计值的110%。

3. 桩身轴力波动范围±5%设计值。

(三)后评估制度

建立包含12项指标的评估体系,重点检查屈曲敏感区域(桩顶3米、桩靴1米)的残余应力分布。当累积变形量超过设计值的5%时,需进行整体更换。

结语

通过材料优化设计、施工工艺改进、环境因素控制及全过程监测,可有效避免28米水深沉桩作业中的钢桩屈曲问题。实践表明,采用上述综合措施后,桩基屈曲事故率可降低至0.3‰以下,单桩质量合格率提升至99.8%。工程人员需根据具体工况动态调整技术参数,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